- 冰点周刊-矜持态度 精致阅读
-
有关新闻的诠释有许多种,其中十分流行的观点之一是:报纸只有一天的生命。然而《冰点周刊》不这么看。一直以来,《冰点周刊》试图让读者相信:报纸远远可以超越一天的生命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若干年前“冰点”的许多报道,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。当年刊载那些报道的报纸今天可能已经发黄,大约只有到相当规模的图书馆才能找到。但对于相当一批忠诚的读者来说,那些报道一直在他们的脑海里,一直在他们的心里,不会随着报纸的消失而消逝。
这么多年来,“冰点”一直还在以“书”的形式,进行二次传播。这不是“冰点”的一厢情愿,而是读者的需求使然。甚至直到今天,仍有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,寻找最早的“冰点”文集。
我理解读者之所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仍然愿意读“冰点”,是因为他们并非想从这里寻找简单的信息。对他们来说,“冰点”也许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不太一样的视角;也许触动了社会神经的某种痛觉;也许波动了大众内心深处的某根琴弦;也许点燃了寒冷小屋中一盏人性的灯。总之,“冰点”不是“热点”,不是“焦点”。“冰点”也不跟风,不摇摆。它性格温和,但持之以恒,一以贯之。
此外,“冰点”不以那种拉开架势的“大叙述”见长。“冰点”的叙述是“故事的”、“细节的”,也是克制的。知微见著;微观中蕴着宏观,一滴水中折射着大海。
综上所述,我给出的“冰点”概括是八个字:矜持态度,精致阅读。(编委、冰点周刊主编 杜涌涛)选自中国青年报《报之道》
-
- ·别怪我跑调 我听不出调[11-13]
- ·缝合被刀斧劈裂的医患肌体[11-13]
- ·破译发票“密码”[11-13]
- ·搜索市场皆猛人[11-13]
- ·不要吝惜向陌生人施以慈悲[11-13]
- ·城管小贩打擂记[11-13]
- ·小夫妻“熬”战光棍节[11-13]
- ·【冰点特稿】漫画里的平民史诗[10-30]
- ·空气污染罪行终审:致癌![10-30]
- ·蒙娜丽莎眨眨眼 向日葵摇摇头[10-30]
- ·一杯毒酒断人肠[10-30]
- ·把102年的人生绘在地图上[10-30]
- ·国王不如流浪汉[10-30]
- ·斯嘉丽喊我去吃饭[10-30]
- ·城市治污仅靠洗脸还不够[10-30]
- ·为国家治理打造“免疫系统”[10-30]
- ·【冰点特稿】被遗忘的先锋[10-24]
- ·今天纪念梁漱溟什么[10-24]
- ·应向“被特警”的大学生致歉[10-24]
- ·【王安专栏】哪只蚂蚁扑倒了大象[10-24]
- ·追踪27年阻击糖尿病[10-24]
- ·IT办公室恩怨录[10-24]
- ·追录地球上“会游泳的恐龙”[10-24]
- ·有个理科生脑袋的汉字冠军[10-24]
- ·“老气象”遭遇“不测之云”[10-24]
- ·【冰点影像】道歉记[10-18]
- ·咔嚓,给中国生物多样性来张照片[10-18]
- ·了不起的比尔·盖茨之家[10-18]
- ·世界名画中的数学[10-18]
- ·写作是一场绝望的竞赛[10-18]
- ·像盖茨比一样凭一股蛮劲儿生活[10-18]
- ·【王安专栏】委屈了副主任[10-18]
- ·他们在大水中搀扶这座城市[10-18]
- ·北漂青年能撼动官僚大树吗[10-18]
- ·【冰点特稿】为心道歉[10-18]
- ·【冰点特稿】大玩学家于光远走了[10-12]
- ·人类没有Java就像孩子不会说话[10-12]
- ·创客: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主角[10-12]
- ·大难不死 或将长寿[10-12]
- ·潜伏在美国总统身边[10-12]
- ·丁书苗要洗63条内裤[10-12]
- ·住在山庄内外的我[10-12]
- ·香港大学如何选校长[10-12]
- ·“黄金粥”的烹饪之道[10-12]
- ·冰点特稿:没野心更不优雅[10-12]
- ·地下水砷污染危及近2000万国人[10-12]
- ·“超级玛丽”本是男儿身[10-12]
- ·致我们终将失去的身体[10-12]
- ·黑暗中,我看见[10-12]
- ·【王安专栏】奥巴马自我飘起[10-12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