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冰点周刊-矜持态度 精致阅读
-
有关新闻的诠释有许多种,其中十分流行的观点之一是:报纸只有一天的生命。然而《冰点周刊》不这么看。一直以来,《冰点周刊》试图让读者相信:报纸远远可以超越一天的生命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若干年前“冰点”的许多报道,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原因。当年刊载那些报道的报纸今天可能已经发黄,大约只有到相当规模的图书馆才能找到。但对于相当一批忠诚的读者来说,那些报道一直在他们的脑海里,一直在他们的心里,不会随着报纸的消失而消逝。
这么多年来,“冰点”一直还在以“书”的形式,进行二次传播。这不是“冰点”的一厢情愿,而是读者的需求使然。甚至直到今天,仍有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,寻找最早的“冰点”文集。
我理解读者之所以在信息爆炸的今天,仍然愿意读“冰点”,是因为他们并非想从这里寻找简单的信息。对他们来说,“冰点”也许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不太一样的视角;也许触动了社会神经的某种痛觉;也许波动了大众内心深处的某根琴弦;也许点燃了寒冷小屋中一盏人性的灯。总之,“冰点”不是“热点”,不是“焦点”。“冰点”也不跟风,不摇摆。它性格温和,但持之以恒,一以贯之。
此外,“冰点”不以那种拉开架势的“大叙述”见长。“冰点”的叙述是“故事的”、“细节的”,也是克制的。知微见著;微观中蕴着宏观,一滴水中折射着大海。
综上所述,我给出的“冰点”概括是八个字:矜持态度,精致阅读。(编委、冰点周刊主编 杜涌涛)选自中国青年报《报之道》
-
- ·仰望星空时双脚要踏在大地上[07-03]
- ·小地方的幸福[07-03]
- ·【冰点特稿】“毛的孩子”替“邓的一代”相亲[06-26]
- ·太空一课强过科普一年[06-26]
- ·不把大学党委书记当官做[06-26]
- ·武汉城管咋就“里外不是人”[06-26]
- ·十年了,依旧没有人幸免于罪[06-26]
- ·硅谷“黑帮”档案[06-26]
- ·我很丑,但我也需要温柔[06-26]
- ·老鼠打猫就是有理[06-26]
- ·阿加莎改了结局[06-26]
- ·【冰点特稿】问题孩子还是问题家长[06-24]
- ·怎么学好语文,怎么教好语文[06-24]
- ·别了?被一纸户口拖曳的命运[06-24]
- ·假如时间不存在[06-24]
- ·得大数据者得天下[06-24]
- ·热气球来了,互联网通了[06-24]
- ·刘国峰和斯诺登[06-24]
- ·与拉里一起,行走在刀锋上[06-24]
- ·急诊科女超人不和体制玩了[06-24]
- ·【冰点特稿】无力的村庄[06-07]
- ·比特币:坐在过山车上的货币[06-07]
- ·如何安抚遭性侵未成年人的心理创伤[06-07]
- ·吉林6·3大火再次逼问生命门[06-07]
- ·机器人开旅馆[06-07]
- ·与众病之王斗智斗勇[06-07]
- ·215笔还款了却10年心债[06-07]
- ·夏洛蒂伴我找自己[06-07]
- ·红旗的心结[06-07]
- ·【冰点特稿】了不起的城市[05-29]
- ·新中国博士:跨越30年的“未解之题”[05-29]
- ·互联网上有情人[05-29]
- ·纽约去了外星球[05-29]
- ·爱管芝麻事的大学者[05-29]
- ·“控烟战士”受挫记[05-29]
- ·女学生不能给领导打伞?[05-29]
- ·与其指责捞尸人的道德,不如反思公共救助的缺失[05-29]
- ·湖南浏阳山寨殡仪馆调查[05-29]
- ·捡来的玩具 丢不掉的童年[05-29]
- ·【冰点特稿】新型城镇化探寻[05-22]
- ·朱莉的乳房可以拯救多少生命[05-22]
- ·大数据最懂你的心[05-22]
- ·我不笨,只是读得慢[05-22]
- ·和孩子谈谈“性”[05-22]
- ·死神没有来[05-22]
- ·爱犬素质要提高[05-22]
- ·谁切断了夺命电梯的安全链[05-22]
- ·食品安全:附和大众易,倾听理性难[05-22]
- ·即将消失的国营理发店[05-22]
- ·【冰点特稿】一门“语文课”就够了吗[05-15]